近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座谈会,全国2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其中,马鞍山、乌鲁木齐、宜昌三个市作为先进服务机构参加了会议。会上,我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做了近年来我市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工作的经验交流。
  目前我市共有13个街道、34个乡镇、111个社区,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238人,其中217人通过国家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考试。建成"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家,"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19家,市级充分就业社区87家。
  近年来,我市重点采取"四举措"力促做好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制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和《政府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实施办法》,明确工作目标,将社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如劳动力资源调查、就业服务等八项内容,政府按照相应的补助标准,予以购买,并明确资金申报程序,规范管理。各街道、社区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落实,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日程;二是打造平台,夯实基础。按照"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要求,在各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均配备了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同时为社区统一配置电脑等办公设备,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保证社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指定专人家访摸底、入户了解,切实掌握失业人员的家庭情况、求职意向、技能情况、培训意愿,建立失业人员基本台账,同时摸清辖区内用工单位用工意向、空岗情况等,并及时录入电脑,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三是开发岗位,促进就业。突出抓好两个结合:第一,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发展社区公共就业服务结合起来,根据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需要,积极开发治安维护、托幼托老、配送快递、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第二,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与落实扶持政策结合起来,积极与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协调,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四是重点帮扶,实现就业。针对"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各级劳动保障平台及时建立了辖区内"零就业家庭"基础台账,建立跟踪回访制度,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在公益性岗位中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为就业困难群体举办专场招聘会;组织"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增加就业稳定性,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明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加强日常动态管理,切实提升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服务水平,尽快实现"充分就业社区"全覆盖。在开展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创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推动基层就业平台上台阶、出成果。
   		 
        
 公网安备:34050302000164号
公网安备:34050302000164号 
                